雖然中國業界逐漸拋棄CPA向CPS靠攏,但不得不說CPA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存在。但是為什麼許多行銷策略來到了台灣,總是要變一個樣,台灣的廣告環境就只能搞出這點名堂嗎?
在講今天的話題前,我們還是先瞭解一下What is CPA?
久聞台灣業界也出了幾個CPA平台,但敝人是沒有去特別瞭解,因為在長期的操作經驗來説,CPA在大多數領域的操作中,真的不是個很好的策略。雖然據說許多服務(如許多人力銀行最喜歡發的「會員情報」)也是採用CPA,但是所收集到的名單無效比例其實很高,而有部分的業者也為此提出無效名單免費,但也有更多的業者逐漸往CPS(Cost Per Sales)靠攏。後來有一次有一位朋友拿著這個網站來詢問我值不值得投放:好康通活動平台
Offerme2 好康活動平台與台灣各大網站合作,串連800萬會員,提供行銷活動應具備的人潮與提供足夠誘因讓消費者達成行銷KPI。並透過Facebook,將使用者精確分群,無論您需要30歲的上班族男性幫您填寫問卷、18歲的年輕大學生加入您所建立的粉絲團,或是要25歲的都會女性成為您所開設的美妝網站會員,Offerme2好康活動平台都可以絲毫不差的提供給您最適合的族群,精準達到您的需求。
字面上完全沒問題阿,這可是台灣少見的精準行銷操作模式,但實際操作過之後發覺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以上圖片截自好康通平台網站)
一開始要我先選遊戲平台/網站,隨便選一個進去,就看到了一堆「任務列表」,看來看去都送遊戲點數,我只要每個粉絲團或是啥的給他點讚就能拿到點數。這根本是在向中國的網站設計致敬啊。
但是,貴粉絲團或貴網站要這種因為遊戲點數進來你們網站的粉絲/會員嗎? 當我還以為這個平台有使用FB API去判斷會員而顯示相關「任務」的時候,卻發現在登入狀態下也是一樣的「任務列表」,說好的精準營銷呢?
不用我說各位也知道,粉絲團是要重質不重量!這種靠遊戲點數轉換人數進來的粉絲,我敢說幾乎都不是你要的核心消費者!試問這種精準轉換的意義在何處?達到的行銷KPI根本只是一團好看又好貴的數字!
仔細想了一下他的商業模式,一開始跟遊戲公司購點(點數越大量越便宜不是秘密了),購得相當的點數後開始招商,廣告主/客戶捧著銀子於該平台開了一個過關任務,透過這個平台一堆玩遊戲的玩家就會被吸引上來CPA一下,然後你的粉絲團數據會非常好看,但基本上這些人根本不會理你。我做了以下分析:
在功能性利益上:除非你有辦活動,否則你的網站/粉絲團已經完全沒價值了!
在情緒性利益上:這群玩家根本是喜歡點數,而不是喜歡你的網站/粉絲團甚至也不是喜歡你的產品/品牌!
在品牌性利益上:我看是遊戲公司跟遊戲TMD的比較火吧!?
註:
1.根據業界流傳消息,該平台收費是3000粉絲/10萬,不知道有人是否投放過,價位如何呢?
2.建議你們還是用正道的Paid Media ,例如:Facebook 的動態贊助(論這個轉換能力,我覺得有用多了),策略方面可以參考Circle 的這篇:社群行銷的正道策略,心態方面可以參考:操作Facebook行銷別盲目追求粉絲數
pH0
Latest posts by pH0 (see all)
- XDITE 由愛生恨之詐神傳 - 2014 年 06 月 27 日
- Dear 郝市長,雖然你之前浪費了七千萬,但謝謝你給我們現在新的自行車道 - 2013 年 08 月 29 日
- TO真能提供好( )內容? - 2013 年 08 月 28 日
- 僅有支付連合格?林一泓:司長,您應該記錯了 - 2013 年 08 月 08 日
- 詹宏志暴怒: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但如果我是詹宏志… - 2013 年 06 月 08 日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