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看今天TechOrange下的標題:Dear 郝市長,不要再花七千萬「設計」出另一個敦化自行車道了 ,文中提到了「單車高速公路」的概念,並且放上了一段影片:
這點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寫這篇文章的記者是每天都只在辦公室沒有出門嗎?還是說他從來沒有在台北市街頭上行走。台北市的自行車道早已經是煥然一新的設計,不只我有這個疑惑,同時眼尖的網友就發現:

我看寫這篇文的八成沒在台北住過,之前的刨除的敦北自行車道就跟影片中規劃的位置及方式幾乎一模一樣,只是顏色不同,最後是因為敦北車流量過大而自行車道占用到機車道而引起塞車才刨除改設到人行道上~拿一個幾乎同樣的案例來說應該學習他們 ,寫這文章的人是哪裡有問題??沒住過那裏不懂別裝懂好嗎
雖然道路已經被刨除了,但憑藉著網路我們來回憶一下當年的敦化南路自行車道:
沒錯,看來我們的網友的確講對了,影片中的自行車道規劃方式跟過去的敦化南路是一樣的,如果要學的話只是重蹈覆轍。當然我們也可以解釋成TechOrange苦口婆心,不要學文章內的方式,真是佛心來的。
不過回過頭來,我們還是來看一下現在台北的腳踏車道的規劃方式。
其實台北市相關自行車道規劃計畫早已經放在官方網站台北自行車悠遊網中,目前大體上來說除了已經大致完成的河濱自行車道外,跟一般市民有關係的市區自行車道路網從101年起就開始在建設,預計三年內才會完工。有了過去失敗的經驗,在企劃書裡面也很明確的寫出了自行車道建設的方式,大體來說會採人行道拓寬然後增設自行車道與機慢車道增設車道兩方式並行的策略:
路網建置策略如下:(一)檢討主、次要幹道(自行車與汽機車速差大),在車流服務水準於車道寬度縮減、減少車道數或減少路邊停車格位得以接受之情形下,以「自行車道實體分隔」(人行道加寬型或緣石分離或軟質桿方式或以「慢車道」、「自行車優先道」之標線分離作法,建立較現況安全的自行車行駛空間。(二)於捷運路廊如信義線、松山線的道路復舊工程設計,或未來新設道路橋樑隧道系統,皆必須預先規劃自行車道空間;另在都市設計審議或重劃區規劃階段,皆須要求建築物必須退縮,以留設自行車道空間。(三)在道路無法提供自行車道空間或車流混雜危險路段,若其旁之人行道寬度淨寬2公尺(扣除機車停車及設施帶空間後)以上且不致嚴重干擾行人的前提下,方以「人車共用人行道」方式規劃自行車騎乘空間。人行道淨寬3.5公尺以上者,則可規劃以點虛線方式區隔行人與自行車通行動線。上二類方式為「例外允許」,自行車騎乘於人行道仍必須以行人為優先。

在地狹人稠的台北市建立自行車道,真的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挑戰。不過就鍵者的觀察來說,台北市目前已經規劃好的自行車道真的有進步許多,剩下來的是需要時間去培養用路人的習慣。從一般市民的抱怨來看,其實大多是出自於路權爭奪的問題,但明明人行道很大,自行車道也很明確的畫了出來,剩下的就是培養習慣,不論路人或騎士都是。自行車騎士必須意識到『自行車也是車』的觀念,不要把自己當行人,我想這是成為良好騎士的第一步!
pH0
Latest posts by pH0 (see all)
- XDITE 由愛生恨之詐神傳 - 2014 年 06 月 27 日
- Dear 郝市長,雖然你之前浪費了七千萬,但謝謝你給我們現在新的自行車道 - 2013 年 08 月 29 日
- TO真能提供好( )內容? - 2013 年 08 月 28 日
- 僅有支付連合格?林一泓:司長,您應該記錯了 - 2013 年 08 月 08 日
- 詹宏志暴怒: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但如果我是詹宏志… - 2013 年 06 月 08 日
Tags: techorange, 自行車道
TO每日經典傑作
http://techorange.com/2013/08/30/uber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