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圈好像又活了過來,繼去年LinkedIn,Zygna,Groupon風光上市,緊接著今年,社群網路的霸主Facebook也以超過1千億美金的市值在NASDAQ敲鐘,有別於三年前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13年前的網路泡沫化,網路人終於又站起來了,這一波的網路新浪潮好像比以前更加的實在,創投們又開始把正眼轉向網路創業家而不再只是說著「本夢比」的故事然後不屑一顧。
還記得09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嗎?這個從2005開始醞釀,一直到09年一次全盤爆發出來,並伴隨著知名投資銀行關門大吉的全球危機的罪魁禍首是誰?整個事件該負最大責任就是那些投資銀行,怎麼?假設一間房屋的價值明明只有500萬,但因為看好房市會上漲,因此投資銀行給房客貸了六百萬,並上修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還高而藉此獲利,光從這樣看起來,的確是金融市場常見的投資手法,最壞的情況是房子的貸款還不出來,銀行還是可以法拍,可以抵押,基本上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報酬率。但當今天第一家貸款銀行發現房子其實不值600萬呢?可能房子的價值實際只有500萬或者更低,那就算拿去當舖當掉還是現賠了一百多萬(扣掉如果有繳納的利息可能少賠一點),這該怎麼辦?所以房貸就出現了二胎,三胎,房屋的估值越來越高,伴隨著一個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的遊戲規則,「只要我不是最後一個,賠錢的人就不會是我」,老實說,這種大風吹的遊戲,也已經在網路圈開始蔓延。今天一個天使投資一家新創公司,卻發現公司的價值被高估了,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找到下一個投資苦主,他們可以每天寫部落格歌功頌德,用各種的方法把這家公司包裝,接著就會有人上當,然後就是如出一轍的不停的把錢往上疊,更甚著,公司上市,大家結清出場。同樣的手法在早期被應用在期貨,股票,還有房地產,而現在,網路似乎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標的了。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隨便打開TechCrunch看到一個剛上架的app,就可以在左下角的Company Profile那邊發現資本額動輒都是一個M的美金起跳,對一個新的app來說,真的這麼有價值?Paul Graham說的很對,要找錢?可以,但請在真正需要錢的時候。不然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會有一間台灣的公司找了三千多萬的資金現在卻是靠接案子維生,而且案子消化不足還得再轉包出去,難不成他在找錢的時候就是跟投資人說「我們的Business Model是接案子」?那既然要靠接案子維生,何需找資金,靠案子的進帳公司不就可以活的好好的?以前創業家找錢是為了不要再接案,可以專心開發及推廣主要的商品,而現在,這樣的反例是不是正好可以警惕我們,「壞時光真的要來了?」各位創業家們,讓我們勒緊褲帶繼續觀察下去吧。
Latest posts by 專欄作家 (see all)
- 關於 Xdite 開的 Growth School 的 Growth Hack 課程,協助備份 - 2016 年 01 月 11 日
- [重磅轉載]想賺錢請先學著閉嘴-10個真正創業的實業家會做的事情 - 2015 年 12 月 01 日
- U-mall購物網發言人王辭笙:U-mall購物網、A+亞太電信結盟 搶攻上兆商機 - 2015 年 10 月 23 日
- 總經理王辭笙代表獲頒資安管理啟航獎 東森信息科技通過 ISO27001 - 2015 年 09 月 18 日
- 如何寫一篇讓受眾欲罷不能的軟文? - 2015 年 08 月 01 日
This is really interesting, You’re a very skilled blogger. I’ve joined
your rss feed and look forward to seeking more of your wonderful post.
Also, I’ve shared your website in my social networks!
三千萬那個應該是在講愛評網吧!?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