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nes Store 在台灣開跑了,但在中文專輯名稱上一直為使用者詬病,在整個 iTunes Store 查找華語專輯,會看到呈現的文字共有三種格式:繁中、簡中、英文。而英文的部分又分為音譯和意譯。
郭靜在台灣地區的專輯資料呈現:
在美國地區的資料呈現:
這至少表示 iTunes Store 本身在顯示中文沒有太大問題,而且歌手名(以上述為例)在台灣和美國分別以中/英文表示,簡中則在台灣看不到,所以針對台灣的使用語言上,是有做資料呈現的設定和轉換(但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雜亂資料的出現)。
由此可見,在許多人期待平台能做更多適地性的中文化調整這件事上,更多關鍵可能也在內容商所提供的資料。
而這跟長期 iTunes Store 是一個以歐美市場為主的平台有很大關係。因為很多華語專輯早就在 iTunes Store 上架販售[註],而在這些地方販售華語專輯,到底主要想賣給誰?是華語音樂有興趣的外國人?還是在海外的華人?而目前中文的使用 又有繁/簡中兩種,到了非華語地區就很難說以哪種做為標準。當然,把所有需要的資料通通顯示出來是種方式,但也可能造成資料過長,影響閱讀和呈現。
而英文呈現要選擇音譯和意譯也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理想上,意譯好像最完美,但卻最耗時費工,而如果要再做的更細緻點,還可以對這些地區另起更具吸引力的英文名(像不少國外電影,直接另取中文片名來吸引本地消費者);音譯則可能有點怪怪的,因為我們沒有使用羅馬拼音的習慣,但這樣的做法在日文或其他語言裡卻顯得自然,並隨處可見。
以美國區 iTunes Store 的德永英明專輯資料為例,除了本身用英文命名的歌曲外,日文歌名就是音譯。
而從 iTunes Store 目前呈現的資料來看,他們應該也沒對「推出台灣區服務」事先跟華語內容提供商做太多溝通和準備,就自己直接來了,才會造成這些文字資料的混亂和不齊。
不過針對台灣市場的華語專輯資料修正還單純些。除非歌手、歌曲、或專輯是以其他語言命名,不然只要通通再補上繁中的資料,呈現應就沒有太大問題;反而在海外市場推廣上,才是命名的挑戰。
細節裡真的到處是魔鬼。
(圖片來源:iTunes)
Latest posts by 音樂隊長 (see all)
- 大陸數位音樂市場還很落後嗎? - 2012 年 09 月 17 日
- 洽談音樂授權合作 7 步驟 - 2012 年 08 月 08 日
- iTunes Store 要怎麼加強中文化? - 2012 年 07 月 09 日
- Facebook 和 KKBOX 到底誰需要誰比較多? - 2012 年 07 月 04 日
Facebook 留言